太极图是怎么形成的?

太极图是对阴阳学说的完美诠释。“太极”一词首见于《系辞》,但无图形。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。现代学者经过研究,对太极图的产生有如下观点:

远古之人把日看做是天的实质性内容。古人看天主要是看天的变化,如昼夜变换、四季更替等,这些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。古人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发明了立杆测日影的仪器——晷仪。晷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,以备立竿(圭表)。在盘中心立有一个定表,圆周则立一个游表,逐日流动。每日午时测影,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。圆盘半径依冬至所测日影长度为准。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,并在日影尽头作记。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,圆盘按逆时针方向,日转一孔,直到冬至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。日影逐日增长,到冬至最长,由游表点达定表点。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。然后将圆盘和游表转180度,将游表转到定表的北边,日转一孔,直到夏至太阳北移到北回归线为止。日影逐日缩短,到夏至则无影。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春夏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。将四季投影图合起来看,据这些晷数制图,就可获得原始实测的太极图。

将圆盘按二十四节气划分成二十四等份,每份显示出十五天中的日影盈缩情况。再将圆盘用六个同心圆等分半径成六,每等份代表四个影长单位,表示一个月的日影盈缩情况。后将二十四节气日影长度点用曲线连接起来,阴影部分用黑色描出来,即成太极图。

图中大圆圈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。圆盘逆时针方向移动,表示太阳周年视运动右行,游表顺时针方向移动,表示太阳周日视运动左行。太极曲线表示地球自转的轨迹,即赤道。黄道与赤道之间的交角叫黄赤交角,即阴阳鱼的鱼尾角。这个交角现在为23度26分,由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往返移动称为“回归运动”,这便产生了四季。所以说,太极图表示了太阳回归年的阴阳节律周期。

这幅实测的太极图经过漫长的岁月,经后人改造而成现代流行的太极图,但其无论是图形位置还是图形形状都已失去原始面目,是一种抽象化的太极图。

太极图的由来

陈抟公布的“先天太极图”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及绕地轴自转造成明暗交叠的阴阳面。而这个发现来源于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——晷仪。

晷仪

晷仪中心及圆周有圆孔,可立竿。在盘中心立定表,圆周则立游表,逐日流动。每日午时测影,夏至时在日影尽头作记,日转一孔,冬至时游表点达到定表点。

晷仪

随着时间推移,圆盘上便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。将圆盘和游表转180度,按照同样的方法记录轨迹,就可获得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。

先天太极图

 先天太极图

将四季的投影图合并就可得到原始的实测太极图。大圆圈表示地球公转的轨迹,即黄道;S曲线表示地球自转的轨迹,即赤道。这幅实测图经周敦颐改造而成现代流行的太极图,但无论是图形位置还是形状都已失去原始面目,是一种抽象化的太极图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