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术数的演变和分支

术数学传承了数千年而不衰绝,其目的和《易经》一样,试图揭示“天地人”的演变规律,并以此为人类提供可行的方法,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。

术数的五个时期

先秦时期:远古时期的术数主要是占卜。古人认为占卜是与神灵和祖先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。传说在三皇五帝时就有占卜方法流传,但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。而后,《尚书》《左传》等典籍中有了很多卜筮、占星、风水等方面的记载。《周易》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占卜术的发展。

两汉时期:出现了相面术、解梦术,由于人们对自身命运的关注,占卜法更多地运用到个人身上,这不同于先秦时只有天子或诸侯才能占卜的情况。两汉时期的术数著作有2000多卷,分为阴阳、天文、占星、形法、蓍龟、杂占六大类。易学家以孟喜、京房为代表,他们重点发展了象数之学,并以此为出发点创造了飞伏说、卦气说、纳甲说、爻辰说等象数学体系,使象数之学成为《易经》研究的主流学说,其中纳甲法是两汉易学家最重要的创造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:这是术数学和佛学的全盛时期。社会动荡不安促使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命运,原来用于立继承人、两国交战、兴修工程、祭祀大典等活动的预测术,被应用到了个人命运的预测上。金钱起卦法也应运而生,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这个时期出现了“六壬”“太乙”“奇门”等术数分支,以及风水学开山宝典—郭璞所著的《葬经》。

唐宋时期:《易经》是唐朝的九经之首。唐朝初年,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《推背图》因准确预言武则天当政而名震一时。北宋初期,华山高道“扶摇子”陈抟创建了“紫微斗数”理论,用星象法进行命理预测,成为命理学的重要流派。邵雍的《梅花易数》和《皇极经世》等著作也在此时问世。

明清时期:术数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集大成性,如任铁樵的《滴天髓》,刘伯温的《灵棋经注》,袁详的《六壬大全》等。但美中不足的是:术数学者们过于注重总结前人的成就,相对缺乏独创性。

各有所长的术数分支

在历史的变迁中,术数的很多分支已经淡出了百姓的生活。至今仍备受关注的不超过十种,它们各有所长:想知道自己或他人的命运,可以学四柱学、紫微斗数等;想预测具体事情的结果,可以学六爻法、梅花易数、三式(奇门遁甲、六壬、太乙神数)等;想识人鉴人,可以学相学;想以环境改运,可以学风水学……

衍生阅读:术数与科学的关系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