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象数”与“义理”的核心内容

前置阅读:《易经》象数学派、义理学派

在汉代,孟喜、焦延寿、京房、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,创立卦气、纳甲、爻辰、互体等学说,“象数学”由此产生。北宋邵雍又创“先天学”,使象数的含义不断扩展,演变成包含天文、历法、乐律、养生在内的庞杂的象数体系,与“术数”难以划分清晰的界限。一般以“象数”为探究宇宙生成秩序的自然哲学,而以“术数”为占测人事祸福的方法。对于象数之学,后世褒贬不一。赞成者认为象数学丰富了易学,不仅与《易经》吻合,也与天地万物之理相符,实用而科学;否定者认为象数背离《易经》原意,不是易学正宗,与哲学毫不相干,走上“存象忘意”的歧途,甚至有些学者把某些“象数”派分支斥之为“下里巴人”。

与象数不同,“义理”体现了《易经》的哲学思想,提出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“天地感而万物化生”“刚柔相推而变在其中”“生生之谓易”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等关于宇宙根本规律的命题,认为人应该待时而动、自强不息,要有忧患意识。但也宣扬“天尊地卑”的等级观念以及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的神灵思想。“义理”经后世发挥而至为庞杂。三国的王弼以老庄玄学解说易理,宋代的程颐、朱熹以理学解说易理,张载以气学解说易理,杨简以心学解说易理……均以自己的见解来发挥,其中不少已偏离《易经》原意。

义理学派也可以以卦辞、爻辞的含义结合实际情况来断卦。但卦爻辞内涵坚深,不容易掌握。

易学的“象数”与“义理”

易学从产生至今,其两大学派“象数派”与“义理派”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。然而,这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,它们的对立与互补就如同太极图中的两条“阴阳鱼”。

将“象、数、义、理”中阐释的哲理和规律应用于社会生活,以此预测人生命运,被称为“占”“占筮”等,其分支众多,后人一般统称其为“术数”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