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有四种运用之道:学习哲理、指导行动、运用器物、卜筮预测。《易经》的伟大就在于它在这四大领域都登峰造极。
五术是古人从《易经》中衍生出来的认识世界、认识自我、适应世界、改变人生的思想和方法,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山 “山”是指通过修道、修炼寻求身心超脱的一种学问,包括玄典、养生、修密三类。玄典:包括《老子》《庄子》等修心养性的书;养生: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、炼丹法等;修密:咒法、武术等,利用运动以及精神、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。“山”是秘术中的最高境界,修习者极少。而“医命相卜”则流传于江湖,受众很广。 医
《易经》认为,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、变化:生成-更新-消亡-再造……《易经》的卦象就建立在阴阳变化的基础上:阴阳符号按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,经过排列组合而成为八卦。八卦的构成与排列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。八卦又经过重叠而组合为六十四卦。六十四卦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,可以演化至无穷。但不管卦象如何演变,阴...
《易经》认为,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、变化。除了卦象上的一阴一阳,《易经》还将阴阳作为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,把具体的事物赋予了阴阳的含义。 自然现象与阴阳 社会现象与阴阳 ...
六十四卦最初没有文字说明。孔子注《易传》,从象数角度解释卦爻辞,赋予其哲理。在孔子之后,易学发展出“象数”、“义理”两大学派。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,《易经》研究者分为四大派:象、数、义、理;而象与数、义与理又可分别归为一类。有人认为,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,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。象数讲的是事实的“必然”性,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“必然”。象数是...
前置阅读: 《易经》的四大法门:象数义理 《易经》中的象有三种含义: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状,二是八卦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,三是卦辞和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。数也有三种含义:一是表示卦中各爻...
前置阅读: 《易经》象数学派、义理学派 在汉代,孟喜、焦延寿、京房、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,创立卦气、纳甲、爻辰、互体等学说,象数学由此产生。北宋邵雍又创先天学,使象数的含义不断扩展,演变成包含天文、历法、乐律、养生在内的庞...
两汉时期的易学沿袭数百年,不但一味拘泥于象数,而且在对《易经》的解读上更是支离繁杂,尤其是其“灾异说”,大大偏离了《易经》的正道。两汉以后,易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互补的派别:象数派与义理派,开启义理学派的王弼以“尽黜象数”“全废象数”为大旗,扫落了汉代象数之积弊,并以此衍生出了很多对后人颇有影响力的错误观点,“象数对于义理而言...
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主要为义理派,主要用于丰富哲学思想、提升个人修养;以道家为代表的易学主要为象数派,主要实践于性命修炼;以江湖派为代表的易学为术数派,主要用于占筮、预测。道家易学与江湖易学的共同特点是起卦后抛开《易经》,重用五行、干支、六兽、六亲等要素。 虽然象数易学的某些分支被后人演化为包含封建迷信的理论,但象数之学的基本理...
历史上的易学研究者众多,他们创造了很多断卦方法,但今天我们常用的主要有三类:卦辞断卦法、卦象断卦法、纳甲筮法。 易学代表人物 此外,还有一些易学大师并不特别偏重于象数或义理,如周文王、孔子、董仲舒、东方朔、郑玄、魏伯阳、...
象数易学中的以上卦变理论是解读《易经》经文的依据,也可以作为断卦的方法。
华夏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,有一朵奇葩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,它就是《易经》,后人称为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智慧中之智慧。 最具智慧的三本书 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,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书籍有三本:一是中国的《易经》,二是印度的《吠陀》,三是欧洲的《圣经》。这三本书中,《...
简单来说,《易经》一般又称《周易》。关于《周易》的周字,历来有多种说法。有人认为,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,因为《易经》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物,卦爻的含义必然具有极其广泛的普适性。也有人认为,周特指周朝,是年代的意思。对易字的解释则更多,主要包括三种观点:易&r...
《易经》自产生之日起,其智慧就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。《易经》不仅旁及天文、地理、兵法、哲学、数学、医学,并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科技、文化、教育等各个领域。 在几千年历史中,研究《易经》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经邦济世的大人物。他们或为圣贤、帝王,或为名相、名将,或为名医、高僧,或为诗人、思想家,推...
古今中外,许多名人都对《易经》推崇备至。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:“不读易,不可为将相。”大医学家孙思邈说: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。”科学家钱学森把《易经》称为“科学的经典”。外国人也对《易经》赞赏有加,如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:“不知《易》者,不得入阁。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“《易经》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”,在其自传中,黑格尔还承认他创...
占卜在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,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。它的兴衰过程从侧面反映了先民们世界观的发展。
今天的自然科学几乎都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,唯独医学不同,分为两大独立的体系:中医和西医。在人类历史上,中医、西医各自独立地前进。中医有着几千年的辉煌,而西医则在近一二百年借助于现代科技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。 西医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现代自然科学不仅为西医提供了理论基础,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。从发现血液循环到...
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《易经》哲学思想相通的,人们称之为医易同源。中医理论经典《黄帝内经》充分汲取了《易经》中的精华,特别是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,直接来源于《易经》。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
在我国古代,占卜是《易经》产生时的主要用途。不过,占卜的历史比《易经》更为久远,且占卜术在任何国家地区的远古时代都曾出现过。 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原始社会、奴隶社会等阶段,都有过“神教治理、政教合一”的政治形态,那时的统治者利用人们对神灵的崇拜进行统治。 原始社会时,人类刚从动物中分离出来,仍保留着动物的很多自然属性,可以称...
我国在周朝就设有卜筮之官,专为统治者占卜。后代王朝也大多设有此职,但未记录于正史。《史记》中记载,我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,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。在多数情况下,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,但在高度垄断、物质匮乏、百姓文化水平低的社会里,要成就大事有赖于“天恩”。占卜术对“天意”的传达便于统一人心,因此成为愚民政策的手段之一。...
宇宙演化出人的过程相似于树木结出果实的过程。种子长成树,当树成熟后,结出的果实中又有它的种子,所以树木与其果实的本质是统一的,只是表现形式有异。宇宙与人的关系的本质与此类似。
天地与人的关系 《易经》中用乾、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,万物统于天。地与天相辅相成、对立统一,但它毕竟是顺承天的。天为父,是生命之源;地为母,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。人在天地间,与它们不可割离。尽管人受天地所生,只是万物中的一员,但人不同于万物,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,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...
为何会有“天人合一”?遵照这种“合一”的规律,我们应该怎么做? 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旋涡,在特定的时间、地点会形成特定的时空场,它与此时此地诞生的小旋涡(人)的能量场有关联:一方面,小旋涡生于大旋涡中,并追随其运转的大趋势;另一方面,虽然单个的小旋涡对大旋涡的影响极其微小,但作为大旋涡的组成部分,所有小旋涡的能量共同构成了大...
古人认为,“天道”有众多侧面,以顺应天道为目的的术数也就有众多分支:要顺应居家环境的天道,可以学风水学;要顺应时空方位的天道,可以学奇门遁甲;要顺应社会和人生的天道,可以研读《易经》原文;要顺应个人命运的天道,可以学四柱学;要顺应生活中具体事态变化的天道,可以学六爻法……
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争议颇多。第一种观点认为:五行说是古人自发的观念,并无确切的创始人,春秋时期以前就有朴素的五元素说。第二种观点认为:五行说出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,该书以五行配五脏,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详尽的记载。第三种观点认为:孟子创造了五行学说。《荀子》里记载子思、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。现代学者范文澜认为:孟子...
五行作为五种符号,代表可以划分为五类的事物状态。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自然物质,但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,具有更广泛而普遍的意义。 1.金的特性:金主义,其性刚,其质烈。具有清洁、肃杀、收敛性质的事物,均可归属于金。金曰“从革”,从为顺从、服从,是金的“柔和”特性的体现;革为变革、改革,是金的“刚...
易经源自于河图洛书,而河图洛书为上古时期的星象图。因此易经中的公理性知识也源自于星象,比如五行学说。古人认为,宇宙万物虽各有不同的属性,但都可纳入五大类,并分别对应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星。 古人认为,这五类事物在天、地、人...
将万物进行类比,便都可以纳入五行的范畴,其方法有两种: 一、归类法 。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。如某物与木的特性相似,则归属于木;与火的特性相似,则归属于火等。如果配属五脏,则肝主升而归属于木,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,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,肺主降而归属于金,肾主排泄而归属于水。 二、...
五行之间存在生克的关系: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;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然而,五行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循环运动和动态平衡,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,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;一种是反常情况下的胜复。 制即制约,化即生化。制化指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生克而产生的调...
五行的胜复 胜复指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,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,通过相克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。胜复调节可使一时偏盛或偏衰的五行由不平衡而恢复平衡。 胜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而导致对自己所克之行的过度克制。胜气一旦出现,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,即所谓复气。胜气重...
“阴阳家”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家,后来逐渐消失了。因为他们的学说被充分融入易学、儒学、道学、医学当中,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。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入,使得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、举足轻重。 在易学史上,邹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,提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——五德终始说,即阴阳五行的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一种哲学。邹衍“...
如图
一个六爻卦中,不同的爻位表示不同状态的事物,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,也可以表示系统中的不同层次或事物的不同阶段。但其前提是可以将这些事物分成六等份。在一卦中,从初爻到上爻,对应于事物的产生发展成长壮大成功衰败的全过程。 社会的六个阶层 古人把社会阶层分为六层,分别对应于卦中的六个爻...
下面以乾卦的爻辞为例,说明一个六爻卦中不同爻位对应的事物发展阶段。 初爻为“潜龙勿用”,如同小孩初生,太过稚嫩,显现不出天赋如何。 二爻为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”,如同小孩已经会说话,可以学文化了。 三爻为“君子终日乾乾”,如同青少年血气方刚,应该小心谨慎。 四爻为“或跃在渊”,如同人已成熟,虽然理性,但经验不足...
一卦六爻可以按照位置分为三类: 第一类是处在卦象中间的两个爻,即三爻和四爻。作为整个卦象的“中央”,它们反映了事物的核心与本质。如同社会中的中坚力量、中流砥柱。 第二类是处在“中位”的卦爻,即二爻和五爻。作为上面三个爻和下面三个爻的核心,它们占据着最吉的位置。如同社会中得心应手、八面玲珑的两个阶层。 第三类是最下面和...
乾卦六个爻的爻辞说明了不同爻位的普遍状况,突出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阶段。下面就以乾卦爻辞为例,说明人的一生与不同爻位之间的对应关系。 (请见下图)
六爻依次代表:难知、誉、凶、惧、功、易知 爻位不同,反映事物的基本状态也不同,如同《易传》中所说:其初难知,其上易知二爻多誉,三爻多凶,四爻多惧,五爻多功。 六爻事物的六种属性 古人将一卦六爻对应人类社会中的等级关系,得出了不同爻位有...
可以把初爻看做事物的产生阶段,二、三、四、五爻看成变化阶段,上爻看成消亡阶段;也可以把三爻、四爻看成事物的核心和发展的开始,所以压力重重;它们分别向上下变化,二爻和五爻是发展的中间阶段,不偏不倚而为吉;初爻和上爻是消亡阶段,过犹不及,物极必反。
上分《经部》和《传部》两部分。《经部》依照文王六十四卦卦序对六十四卦进行一一解读,其中《上经》收录三十卦,《下经》收录三十四卦。每卦都包含卦画、标题、卦辞、爻辞等内容。一般认为,《经部》成书于西周初期,而《传部》则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作品。 《易经》是几代人的集体创作。《经部》是《易经》最早形成的部分,一般认为,六...
吉、吝、厉、悔、咎、凶不仅是卦辞和爻辞的吉凶标志,也是对吉凶程度的具体划分。只有懂得这几个术语的基本含义,才能初步理解卦辞爻辞的内涵。 生活中,我们常常用吉来表示好的事情,凶表示不好的事情。在占筮中,吉凶也是代表着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术语。吉指吉祥、吉利,预示着有所得,会走向成功等;凶指凶险、凶恶,预示着有所失,会走向...
本类目( 吉凶断语 )所讲断辞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不同的概念来辨别吉凶的差异,这带有积极的精神,与“祸福”的消极态度不同。《易经》中没有“祸福”的字眼。“祸福”是后人强加于《易经》的概念。在《易经》看来,吉凶是相互转化的,没有永恒的吉或凶...
把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杰出贡献。此后,阴阳与五行两个词被紧紧联系到了一起,并称阴阳五行,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 什么是阴阳? 阴阳说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,并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,阴阳的对立和统一,是万物发展的根源。 什么是五行? 五行即木...
太极的含义 太极也叫太初、太一,它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原始而无穷的混沌状态,也是阴阳相合的统一状态。太有至的意思,极有极限的意思。所以,太极的意思是:放大可以无限地接近圆周的界限,缩小则可以无限地接近但不等于零。太极是运动不息的,动则产生阳气,动到一定程度就会相...
两仪,是一切可以二分的、相对的事物和规律。如:天地、日月、昼夜、寒暑、男女、上下等,概括起来叫“阴阳”。代表阳的事物如:天、父、雄性、热、昼、表面、过去、破坏力、单数;代表阴的事物如:地、母、雌性、寒、夜、里面、未来、包容力、复数。对人来说,意志为阳,躯体为阴;理智为阳,欲望为阴。对社会来说,大众为阳,小我为阴;公益为阳,私利为阴…...
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。此说认为,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。“阴阳”就是对相关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。阴阳之间是对立统一、互根互用的,它们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。阴与阳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: 1.交感相错: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,相错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复杂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。 2.对立制...
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。它被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。简单地说,阴指人体实质性的物质,如血液、津液、泪水、鼻水、内分泌液等;阳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,即身体的机能和气。阴阳协调,则身体健康;阴阳失调,则百病丛生。人体内若阳气偏旺,阴气就必然受损;相反,阴气过旺,阳气则受抑制。阳气旺盛会产生热证,阴气至极会产生寒证。寒...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